2020年4月28日,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左正宏教授和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馬少華團隊在Small上發表題為 “Black Phosphorus Quantum Dots Cause Nephrotoxicity in Organoids, Mice and Human Cell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成功構建了腎類器官模型并利用該模型篩查了多種代表性量子點(Quantum dots)納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發現了新型納米材料黑磷量子點(Black phosphorus quantum dots, BP-QDs)具有潛在腎毒性,并首次深入闡述和證明了BP-QDs經過非折疊蛋白反應調控腎臟損傷及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的毒性機制。
類器官(organoids)是指在體外環境下培育形成具備類似真實器官的3D結構,能部分模擬來源組織或器官的生理功能,維持細胞對藥物、污染物的代謝能力,在器官發育、疾病模型、藥物篩選和毒理學評價等方面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研究團隊采用小鼠腎臟組織分離出的細胞,結合微流控技術生成具有腎小管、腎小球樣結構的腎類器官。該系統能夠以每秒5個的速度形成類器官前體,一只小鼠可以制備出數千個結構類似、大小均一的腎類器官。
研究團隊利用該類器官篩查評估了多種代表性QDs潛在腎毒性,發現新型納米材料BP-QDs具有較高毒性,并在小鼠和人腎小管上皮細胞中得到了進一步證實。BP是一種新型納米材料,在半導體和光電性能等方面優異于石墨烯和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相比BP納米片,BP-QDs沒有邊緣效應和量子限制,三個維度均處于納米范圍內,具有更高光穩定性、光熱轉換效率和光催化效率,在光電子、能源和生物醫藥等領域具有廣闊前景。然而,BP-QDs生物安全性研究剛剛起步,對人體健康效應不明。因而,研究團隊繼續深入研究,發現了BP-QDs暴露會導致腎臟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和內質網應激(ER stress),進一步闡明了BP-QDs引起ER stress激活非折疊蛋白反應下游IRE1α/XBP1s支路抑制了IR/IRS/PI3K/AKT信號從而介導腎小管細胞上皮細胞毒性和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該研究利用類器官、小鼠和人類細胞綜合評估了BP-QDs納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并揭示了BP-QDs急性腎臟損傷新的分子機制,為納米材料導致腎臟損傷提供潛在干預策略和靶點。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左正宏教授、何承勇副教授和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馬少華助理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廈門大學何承勇副教授、碩士生阮鋒凱和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博士生蔣盛威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左正宏/何承勇團隊近年來建立了計算機毒性預測(Ji et al. 2019,Environ Sci & Tech)、高內涵篩選(He et al. 2019, Nanomedicine: Nanotech, Biol & Med)、報告基因細胞(Zhou et al. 2019, Chemosphere)、3D類器官(He et al. 2020, Small)、轉基因斑馬魚和黑點青鳉(Shen et al. 2018, Aquat Toxicol; Zhou et al. 2020, J Hard Mater)等模型、方法對納米材料、新型農藥等外源受試物開展生物安全性評價和毒性機制研究,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廈門大學校長基金和廈門大學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smll.202001371
- 深圳大學黑磷工程技術實驗室博士后招聘啟事 2020-12-14
- 哈佛大學醫學院陶偉教授團隊《PNAS》:原位噴涂的黑磷鎮痛水凝膠用于糖尿病潰瘍治療的初步研究 2020-11-23
- 《Nat.Commun.》: 銅(II)離子負載的黑磷納米片,一種高效的光熱劑用于PET指導的聯合癌癥治療 2020-06-09
- 上海交大張清教授課題組在量子點發光二極管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0-12-23
- 鄭州大學龐新廠教授團隊《Polymer Chemistry》封面:半導體量子點的尺寸效應對可見光催化PET-RAFT聚合的影響 2020-09-19
- 氨基修飾的硅量子點在可見光誘導表面PET—RAFT聚合的雙功能研究 2020-09-17
- 東北林業大學李斌和姜大偉團隊《JMCA》綜述:基于納米材料的柔性傳感器發展現狀及應用 2020-12-24